顧子貝
2015-05-22
最終答案
科技文化傳播中媒體的重要作用“所謂科技文化傳播是指科技文化知識信息通過跨越時空的擴散而使不同個體間實現知識共享的過程,即傳統(tǒng)意義上的科學普及”,也可以簡稱為科學傳播或科技傳播。作為一種面向普通民眾的傳播過程,它的主要功能是使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掌握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公眾的科學技術素養(yǎng),具備參與科學技術發(fā)展與應用政策討論的知識基礎。如今,科技文化傳播的理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科學的社會功能和公眾形俯矗碘匪鄢睹碉色冬姬象的不斷變化而隨之變化。正如著名媒介思想家麥克盧漢提出的理論——媒介即信息,媒介的滲透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種科學傳播的行為。過去我們傳統(tǒng)的科學普及方式是線性的居高臨下的單向傳播,現在已經逐步變成公眾與科學家之間雙向的交流互動,隨著新媒體的介入,這種交流使得科技文化傳播的運作方式發(fā)生了重要變革。新媒體必然會成為科技文化傳播的主力軍,因為它是一種科技含量較高的信息載體,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空前的影響力。一、新媒體的概論及分類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tǒng)媒體而言的,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以后發(fā)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無線通信網,衛(wèi)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 較之于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自己有它自己的特點。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tǒng)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和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yè)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fā)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等等。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的建立關系,同時他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yè)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節(jié)目的專業(yè)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加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表明:新媒體近乎于零費用的信息發(fā)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制作造成挑戰(zhàn),例如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tài)勢。市民用手機拍攝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這場災難的現場。這些照片很快流入了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利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和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 首先新媒體具有隱蔽性,新媒體的形式隱藏于日常環(huán)境的各種空間,物體中,它最低限度的減少了與受眾的抵觸性,讓廣告同娛樂結合的更為緊密。 其次是它的分眾性,可以更有效的針對產品的消費群,加上一些新媒體屬于主流媒體,信息傳播率高,所以它能夠很好的找到每個人的單獨時間,通過這些零碎的時間,得到傳統(tǒng)廣告難以獲取的好環(huán)境。 最后是它的高科性,使新媒體具有鮮明的時代個性,與廣泛的應用性,適合于不同場所,產生更好的視覺效果。具有生動性和真實感。 二、新媒體環(huán)境影響下的廣告受眾變革 在新媒體時代的今天,受眾在廣告?zhèn)鞑ブ械牡匚挥辛饲八从械奶嵘?。因此,企業(yè)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研究新媒體時代的廣告受眾,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營銷傳播策略。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對廣告受眾的影響,體現在如下方面: (一) 廣告受眾行廣為的轉變 隨著新媒體技術作為支撐,尤其是諸如百度、谷歌之類的搜索引擎發(fā)展,使得受眾對廣告信息的索取也更加便捷,更加具有針對性和計劃性。他們可以自由地利用RSS技術進行個性化的信息定制,利用搜索關鍵詞進行信息的精確篩選。豆瓣網、youtube之類的web2.0網站,一些商品的論壇、官網、QQ群也將會成為他們獲取商品信息的渠道??傊?,他們對于廣告信息的認知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程度。 像以往億萬人民同看一張報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F在的受眾根據各自的利益與興趣選擇了不同的媒介, 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關系。受眾的興趣多元化表現除了與自己利益切身相關之外, 還有一種就是喜愛和情感的需要。例如, 為什么一些社會新聞、體育新聞、文藝新聞等并不十分與群眾密切相關的內容同樣也有一定的受眾群呢? 其中的原因莫過于如此。這里就出現了“窄”受眾分類。他們也具有分散性、多樣性和匿名性, 但同時在某一方面顯示出共同的接受傾向, 即選擇信息的某種共性。如歌迷、球迷、收藏愛好者、經紀人、政治家等, 對信息的關注和追逐, 無不與各自群體特定的興趣、需求有關。中央電視臺就根據其受眾服務對象一下就整合了十個專業(yè)頻道。各家電視臺對電視內容進行不斷的細分, 從頻道到欄目到單個節(jié)目, 實現單純化、風格化、個性化, 使觀眾快速識別, 以形成分類收視群體的社會意識。報紙出現了數千種專門報紙, 體育的、音樂的、電腦的、娛樂的等等, 種類越分越細, 供受眾各取所需之外, 還有一種就是喜愛和情感的需要。 三、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及對社會的影響 互聯網絡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飆升,并被譽為21世紀最耀眼的傳播媒體。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召開的年會正式宣布,互聯網被稱為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大眾之后新興的第四媒體。新媒體不但集文字、聲音、影像等多種形式于一體,而且又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首先,從傳播技術來看,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各種高新技術孕育了網絡媒體的誕生,并伴隨其成長。沒有全球范圍的互聯網,沒有高速運轉的芯片,沒有迅速擴展的寬帶,沒有成熟的數字壓縮技術和存儲、檢索技術,便沒有第四媒體; 其次,從傳播方式看,第四媒體不僅融合了以往各種大眾傳媒的優(yōu)勢,能從文字、圖像、聲音同時發(fā)送信息,而且還具有了各種大眾傳媒所不具備的特點:如跨時空性、可檢索性、超文本性、和交互性等。過去,人們只能讀報紙、聽廣播、看電視;現如今在電腦面前人們既可以讀,也可以聽,還可以看;特別感興趣的信息,點擊鼠標,就可以下載、錄音、錄像,還可以進行存儲、整理、評說、復制、裁剪;并可以自由地調用和發(fā)送信息,更加接近自然的人際傳播,使傳播傳媒帶來的傳播距離感大大減小。從第四媒體傳播的功能看,它能使信息傳播具有高速、高質、超量、多樣化、超時空、超文本的特征,既可同步傳輸,也可異步傳輸,由于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tǒng)傳媒受時空限制的因素,變得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網民可以通過網上大量的超文本鏈接,對閱讀的進程方向和結果進行選擇,也可以從網上存儲的浩如煙海的信息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意查詢,從而徹底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這些是傳統(tǒng)傳播傳媒無法比擬的。從傳播的方向和機制看,第四媒體突破了以往大眾傳媒單向傳播的模式,能使信息傳播具有雙向傳播的特性。傳統(tǒng)的三大媒體,無論形式如何多樣,與受眾之間也只是一種單向聯系,受眾只能看、聽,最多可以通過電話交流,而網民則可以上網交流,發(fā)表意見,看法。這種被稱為“交互性”是第四媒體最獨特的特點之一。 除此,第四媒體還突破了大眾傳媒使受眾被動接受收信的局限,實現了受眾驅動式傳播,網民將在信息傳播系統(tǒng)中逐漸占主導地位,網絡多媒體必須千方百計地圍繞網民的需求,因此有人自豪地說,第四媒體給予網民前所未有的主動權??v觀我們面前的網絡發(fā)展,盡管還處于一種早期的發(fā)展雛形階段,技術的完善、普及與發(fā)展等都需要時間,在它剛剛起步的時候對生活的影響遠不如成熟以后大。 總結:媒體既擁有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優(yōu)點:完全個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時送達幾乎無數的人;每個參與者,不論是出版者、傳播者、還是消費者,對內容擁有對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際媒體和大眾媒體的缺點:當傳播者想向每個接受者個性化地交流獨特的信息時,不再受一次只能針對一人的限制;當傳播者想向大眾同時交流時,不再不能針對每個接受者提供個性化內容。同時他指出新媒體完全依賴于技術,不是人類先天自然擁有的技能。新媒體的輻射影響,已經幾乎涵蓋了人群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其形式眾多,有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寬帶電視IPTV、動畫、網絡游戲、博客、戶外新媒體等等。隨著新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和廣告人的創(chuàng)意開發(fā),新媒體產品形式還將層出不窮地不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