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知名互聯(lián)網(wǎng)會展平臺,提供展會設計、展覽設計搭建、會展策劃、會展搭建等全方位解決方案!
我的位置:

我心中的文化廣場

提問者: 范林蓓|瀏覽 101 次|提問時間: 2015-01-23

已有 1 條回答

燕慧

2016-03-24 最終答案
泉城廣場簡介:泉城廣場是濟南的中心廣場,地處山、泉、河、城懷抱之中。環(huán)顧四周,北覽舊城區(qū)古風新貌,西觀趵突泉噴涌潺湲,南眺千佛山青翠綿亙,東望解放閣清雅如畫,是市民休憩盤桓之勝地。 泉城廣場東西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面積16.96公頃。設計以貫通趵突泉、解放閣的邊線為主軸,以榜棚街和爍文路的延續(xù)為副軸而構(gòu)成框架。各功能分區(qū)圍繞軸線由西向東依次展開。 廣場主入口處,莊嚴的國旗迎風飄揚,國旗下,“泉城廣場”四個在字銘刻于入口標志之上,其背面刻有《泉城廣場記》。名士林分設南北,林內(nèi)廣植喬木,生機盎然,兩組名士亭小筑林中,叮供游人憩息。南北名士林間寬闊平坦,是文化娛樂、慶典集會的佳境。 大型鋼制異形曲桿主體雕塑《泉》高38米,重170噸,在廣場主軸與榜棚街副軸相交處拔地而起,為國內(nèi)所罕見。它取篆書“泉”字之神韻,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輾轉(zhuǎn)上升,恰與濟南市市標的創(chuàng)意相和。地面鋪裝圖案源自史籍對城池的描述,并配置七十二股涌泉及四組泉群。凝固的“泉”與噴涌的泉自“城”中磅礴而起,體現(xiàn)了泉城的風采,寄托了泉城人的無限鄉(xiāng)思。 主體雕塑以東設有聯(lián)系地上、地下的下沉過渡空間,使廣場層次富有變化,花崗石鋪筑的《山東版圖》刻劃出幅員遼闊的齊魯大地。頤天園、童樂園環(huán)繞主體雕塑而建,綠茵花叢,荀落期間,是老人、兒童的休憩樂地。 光覽景,還是駐足小坐,或是起舞健身,都會使你興趣盎然。廣場主軸與爍文路副軸相交處,荷花雕塑與彩色激光音樂噴泉盡顯風采。音樂聲起,四千多只噴頭繹出數(shù)千種水景變化,靜動相映,繽紛奪目。文化長廊像一架玉屏將廣場半攬,既可登高鳥瞰廣場全貌,又是展示齊魯文化的藝苑。透過長廊中部,解放閣近往咫尺,猶如畫中。浮雕《圣賢史跡圖》位于長廊兩端及柱杵處,表現(xiàn)了“舜耕歷山”等十四幅歷史故事,反映齊魯文化的歷史脈絡。長廊內(nèi)部展列圓雕塑像,再現(xiàn)大舜、孔子等十二位齊魯歷史名人的風采。